星期日, 7月 23, 2006

Weekly report to Prof. Yang

Dear Prof. Yang:

老師您好,這週從您與李學長取得了一些paper 與書本,我已經開始
消化掉這個知識了,所有 queue 住的書本、paper 如下:

from Prof. Yang
Papers:
1. COMPUTATIONAL ONTOLOG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 FOUNDATIONS (開了頭,還在努力中)
2. COMPUTATIONAL ONTOLOG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I. FORMAL SPECIFICATION
3. 本體論為基之內容檢索-以數位博物館內容檢索為例


from Mr. CH Lee:
Books
1.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看到 chapter 2)
2. Nexus (Trad. Chinese)
Papers
1. Discovering Teachers' Knowledge Map from the Web
2. Develop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ystem for Virtual
Teams in a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y
3. 以社會網路分析法評估工作團隊知識創造與分享 (已讀完一、二章)



我現在手邊的資料目前主要有兩個領域,一部份是 Ontology 是老師您給的,
一開始我對 Ontology 真的不了解,所以並沒有先研讀老師您給的資料,而是
先在網路上找有關 ontology 的資料,先對 ontology 及計算機領域中在談的
ontology 有基本的了解。所找到的內容主要是 wiki 上的Ontology (computer
science),感覺上有點像是以前在寫程式時會討論到的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及 XML 相關的定義。之後再回到老師您給的資料中研讀,文中就對哲學中的
本體論與計算機科學中討論到的本體論有很清楚的比較,並對計算機科學中討
論到的本體論有很明確的定義。


另一部份是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相關的資料,來自李學長。是我這週研讀最多的
部份。在跟學長 meeting 的時候,我有請教學長要怎樣消化掉這些知識。學長是建議
才入門的我先把 paper 中的文獻探討看完之後,再研讀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handbook。所以我就先把「從網頁中發掘教師知識分佈圖」一、二章看完,週未就
開始試著研讀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的書本。看到現在覺得自已看 paper 的速度
很慢,在跟系上的青峰學長聊過之後,我想可能是才開始看,很多東西都不了解,要
花點時間去了解這個領域在談的東西。另一個部份是書本,也很慢,在這本書一開始
談很到多是過去的學者在 30', 50' 年代所做的研究,雖然書中有大方向分類,但很多很
細微的實作或是研究成果,我不是很能了解。


本週的進度大約是這樣,我自已希望下週我能把老師的一篇英文論文及學長給的三篇論
文都看完。書本可再往前推一個 chapter 到第三章。


報告完畢。
--
With Best Regards.
學生 趙逢毅August F.Y. Chao

星期六, 7月 22, 2006

目前 queue 的文獻

from Prof. Yang

Papers:
  1. COMPUTATIONAL ONTOLOG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 FOUNDATIONS
  2. COMPUTATIONAL ONTOLOGI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I. FORMAL SPECIFICATION
  3. 本體論為基之內容檢索-以數位博物館內容檢索為例

from Mr. CH Lee:

Books
  1.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2. Nexus (Trad. Chinese)

Papers
  1. Discovering Teachers’ Knowledge Map from the Web
  2. Develop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ystem for Virtual
    Teams in a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y
  3. 以社會網路分析法評估工作團隊知識創造與分享

星期四, 7月 20, 2006

我政大資管應考心得…

我雖然是交大管科畢業的,但自已本身是資工底的,所以我的筆試成績主要是計概在拉,MIS 是次之…如果問我是怎麼準備的,我個人看來是我真的"運氣很好"! 我考了交大、清大、政大三間,最沒把握的是政大,因為政大有70% 是要面試跟書審的,加上我的大學成績很難看(我是倒數第三名畢業),所以覺得面試的成績會高很難。但結果居然是上政大,我還滿 ooxx 的…




詳細的成績我沒有記(可能要回高雄查一下),但我只記得所有的面試考生之中,我的成績是中下,主要是後來在面試的的時候的表現,我覺得有拉分的效果。而我的準備方式分述如下:



  1. 「筆試」我是去年十月底才從Combodia回來,十一月開始準備的。沒有補習,就關在家裡苦讀。書本就是坊間買得到的參考書,準備科目是計概、MIS、統計。只有統計是程大器的參考書,其它的都名不見經傳,而且寫得不是很好。英文的準備是最後一個月才開始的,我只準備文法書來讀。大約就準備這樣我就上考場了。


  2. 「書審」最痛苦的回憶! 好像要截止的那週二晚上我家人才跟我說我政大筆試有通過,印象中截止時間是週五。週三我家人用快遞把通過資料寄到新竹公司,當天我找了一些朋友把自傳跟讀書計劃借給我抄。熬了兩個夜晚,在週五送出。因為太趕了,所以根本沒辦法準備很多課內研究報告、課外社團活動。所以我就以工作經驗為主去寫書審資料,全篇有 2/3 在討論我在工作上所學到、所用到、所體應到的心得,加上我之前的工作性質還滿有爭議的(我曾任某交友網站的 CIO,從資訊策略規劃,到底層的系統設計、開發、程式撰寫都要參與),而且那時的 PM 又是一個管理大師(我交大的學長),所以團隊合作、知識管理、CRM 等都有參與到,也就因些書審資料就多寫這個部份。


  3. 「面試」那天我是先遇到會問(你線性代數好不好?)的那兩個男老師,一開始就覺得很自卑,因為自己大學成績不是很好看,所以有點吱吱唔唔地自信心沒了。之後我就把話題拉在工作心得上,包括之後的系主任,及一男(楊亨利老師)一女組。話題在工作上就有很多可以談的了,如工作心得(你工作如何?)、管理心得(你工作上扮演的角色為何?)、技術心得(你工作上用了什麼技術?)、生涯規劃(你為什麼要來考我們所?)等等…



總括來看,筆試只要考得不差,進入面試就很有機會(50%)。而書審,我是覺得寫一點點就好了(我另一個同學,也是一起今年考上的,他才寫四張,我寫了十二張),因為老師都麻是面試時才會翻一下。而面試時談吐、內容、心得、企圖心這幾點一點表現出來! 這就是我的在應試時的心得。但其實我覺得還是運氣好! 因為我面試時的楊亨利老師在做的研究,就跟我之前工作所做的東西接近。因此,在面談時,我有提到我在工作上的心得時,他就一直問我有關的問題(在探我的了解底限)。當然也因為這樣,我覺得能表現的機會就多了點! 成績大多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拉上來的吧! 我猜…也在放榜後,我約了楊亨利老師談研究方向,跟著就成了楊老師的門生了。研究方向也大體上確定了,就是面談那時候老師一直狂問我的那些東西。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 email 來詳問。(我做的研究是「社會網路分析」在資訊管理上的應用。)




最後,我沒有去拜拜(就算我是交大出來的,在考交大時也沒有去找交大土地公),但我家人有去屏東縣車城鄉的「福安宮」拜。如果真有靈的話,我也建議要考的你去拜一下…(雖然南北的管區差很多…)





以上是我的應考心得…

星期五, 7月 14, 2006

給我所有的朋友~ 超沒誠意的宴會~~

別忘了,今天吃飯喔!!

時間:七月十四日晚上八點半
地點:新竹市民權路142號 粵隆園
餐廳電話: 03-5315155
我的電話:0921*8**24 (知道的朋友就打吧~) ^_^

感謝到場


--

廚師:詹曜臨大廚

他是我當兵時,專門作菜給將軍吃的伙頭。他作的菜,我只能說,「又好吃又好看」